您的位置 首页 蔬菜资讯

平谷新不新?都市里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北寨红杏、佛见喜梨、平谷大桃……当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北京平谷,这片坐落于燕山脚下的土地上,如今又有新的名片——农业中关村。

  现

“蔬菜知识网”

  北寨红杏、佛见喜梨、平谷大桃……当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北京平谷,这片坐落于燕山脚下的土地上,如今又有新的名片——农业中关村。

  现代的智慧农业,发达的交通网络,美丽的休闲农场,当新时代的理念和技术和这片古老的热土融合一体,一个不一样的平谷,正以全新的发展路径,诠释着“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的高大尚理念。

  新征程 农业高地的再出发

  滔滔大河冲出燕山,在北京东北角形成了一片平坦的冲积平原,三面环山的地貌、四季分明的气候,成为得天独厚的农业沃土,也造就了生态涵养区宜人的环境。

  平谷拥有深厚的农耕文明积累,千万年的农耕史,为平谷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平谷种养殖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南菜北果的新格局。

  然而,传统的农业往往意味着低效低质,如何发展高效高质的农业,如何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打造具有都市特点的现代农业?

  2020年,一个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的农业发展之路,在平谷渐渐变得清晰。同年7月,北京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的理念。

  农业中关村是一个以服务国家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建设、服务平谷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为发展定位的新概念。目标是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前沿窗口,最终建成体现北京特色、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新模式 实验室里的食物观

  9月25日,北京平谷峪口镇,一座名为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园区中,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几个年轻人正在轻声讨论。旁边的实验室中,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康定荣正在做实验。

  京瓦中心是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引擎,也是农业中关村建设的起步之地。“京”代表北京,“瓦”代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之所以称为京瓦中心,不仅是因为这里最初引进了众多毕业于瓦赫宁根大学的人才,更是因为这里借鉴了瓦赫宁根大学“农业金三角”的模式,即将科院机构、企业、政府放在同一平台,融合三方力量,共同找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构建科技创新的新生态。

  建立以来,京瓦中心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在这里创业,康定荣正是其中之一,从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学,将他们在学校就开始探索的“替代蛋白”项目带到了平谷,开始在这里创业。

  在京瓦中心,像这样的创业企业还有很多,平谷区农业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京瓦中心已经有16家新型研发机构入驻,同时还有中国农业大学无人机研究院正式在这里开展工作,多个食物领域的头部企业聚集,在大食物观理念的变革中,展现着自己的力量。

  新成果 种业突围的自强路

  在平谷,禽业是传统的优势产业,数十年发展的历程中,平谷的禽业,在全国禽肉、禽蛋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平谷的禽业中,蛋鸡是最重要的一环,位于平谷峪口镇兴隆庄村的峪口禽业,是世界三大家禽育种公司之一。该公司培育的“京”系列蛋鸡,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50%以上。这也意味着,中国人每吃两个鸡蛋,就有一个是来自北京平谷的蛋鸡生产的。此外,在平谷,还有众多同样处在头部的蛋鸡、肉鸡企业落户这里。

  2022年,峪口禽业、中国农业大学、思玛特(北京)食品有限公司三家单位联合培育的快大型白羽肉鸡配套系“沃德18”,成为我国第一批通过审定的快大型白羽肉鸡配套系之一,至此,种源依赖进口的时代一去不返,白羽肉鸡产业的命脉真正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白羽肉鸡的品种育成,是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中的成就之一,也是北京种业之都建设中的里程碑式成就。在平谷,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马铃薯育种、大豆育种等。

  新农人 走出大学的农学生

  在平谷区农业农村局,迂莹莹是一位年轻的农业科技干部,和其他干部不同,她专门服务于平谷一个特殊的农业项目——博士农场。

  博士农场项目启动于2022年4月,是农业中关村实施“金三角”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是一个政府搭台,吸引农业高科技人才入驻创业的新措施。

  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金三角中,科技是核心,而如何才能吸引高科技人才来这里创业?

  迂莹莹介绍,平谷区梳理了耕地、果园、日光温室、科研实验室、厂房、园区等应用场景,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可选择、能落地的基础场地保障,当地还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围绕引进落户、住房保障等方面,发布了“平谷人才十条”,汇编形成“博士农场”招商政策,并根据农场创建成效,可获得一次性奖励。

  平谷是农业科研的沃土,多年以来,和众多科研院校、机构合作,大量农业科研单位落户平谷,尤其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的建设。据介绍,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由中国农大和平谷共同建设,于2018年双方签署共建协议,2023年9月7日正式取得《教育部关于中国农业大学征地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的批复》,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在平谷区征地用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这意味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在未来,更多高科技人才将汇聚这里,成为平谷科创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新产品 技术输出的原产地

  9月25日,秋分过后,平谷大桃采收季进入了尾声,苹果即将上市。京瓦中心的“未来果园”中,白色的防雹网,搭建成一片方方正正的庞大“帐篷”,网下的果树排成整整齐齐的行列。在京瓦中心,除“未来果园”外,还有两个类似的农科示范园,一个是现代温室园艺示范园,一个是现代牧业示范园。

  众多的示范园,兼具着多种现代农业功能,比如科研、人才培养等,同时,这里还是现代农业技术和成果的输出地,京瓦中心果业分中心负责人代明亮说,“这里真正输出的,是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

  记者了解到,就在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高规格签署《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使农业中关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北京市也对农业中关村的建设给予了更多支持,202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北京市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6年)》《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的十条措施》,将农业中关村纳入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功能区和北京“两区”建设重点产业园区。

  “立足北京,放眼全国,影响世界”,或许这正是农业中关村的真正内涵,一个农业科技创新的基地,一个科创成果转化的平台,一个改变农业生产模式的缘起之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蔬菜知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caizixun.com/news/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