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蔬菜资讯

学习“千万工程”寻找振兴“真经妙招”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生动诠释。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全面铺开,对于省级以下各级单位,学习“千万工

“蔬菜知识网”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生动诠释。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全面铺开,对于省级以下各级单位,学习“千万工程”,要特别注重“怎么干”。有些地方难免有一些困惑,最典型的是:浙江经济那么发达,怎么学得来?实际上,20年前的浙江也不是今天这样,即使在今天,浙江省内也还有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和海岛地区。学习“千万工程”正是要通过回望浙江20年来走过的路,找到其发展到今天的“密码”。各地要带着对本地情况的深刻认识,对标浙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找到自身学习的“坐标”和榜样,重在学习浙江的理念、思路和机制,从中找准全面推进本地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的“真经妙招”。基于近期学习和调研,聚焦“怎么干”,笔者总结了四个“真”,以供各地参考。

  真情实感谋。浙江“千万工程”启动伊始,主要针对的是村庄垃圾、生活污水、厕所等农民身边的元素,通过办好农民关心的民生小事,打开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口,并且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不断迭代升级,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因此,各地学习“千万工程”,不要上来就生搬硬套急着干,要先花时间搞调研,站在农民的立场,找出本地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的短板、痛点。针对短板、痛点,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眼前抓手。坚持人民中心和问题导向,对准农民反映最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花钱少、见效快、利民生的小切口,久久为功,持续改进,让“千万工程”深得“万千人心”。

  真心实意抓。首先,针对“老大难”问题,“一把手”必须重视。浙江省自2003年开始,就将“千万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每年选一个县召开一次现场会,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参加,后续历任浙江省领导一直坚持这一做法并高位推进。会议选在哪开,本身就是一种肯定,由此带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比学赶超”氛围,用浙江干部的话说就是“不领先就是落后”。可以说,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早已在浙江的“千万工程”中得以实践。其次是系统抓、抓系统。“千万工程”不是一个单打一的项目,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发挥着统筹各类资源向乡村集聚的功能,成为推动乡村巨变、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主抓手、牛鼻子。再次是持续抓,一任接着一任干。蓝图绘就后,重在抓落实,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后任推倒重来”,要把握好“三农”工作的“变”与“不变”。时代、形势在变化,“三农”工作的内容、阶段性重点、政策举措都要与时俱进,但“农民满不满意、农民高不高兴”的标准始终不能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不能改。

  真金白银投。浙江“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据估算,二十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千万工程”资金约3000亿元,引导村集体、农户和社会资本投入超5000亿元。一方面,注重发挥资金的效能,让每一分投进去的钱都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来更好的投资环境、更清洁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用好投入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例如某市下辖六个区县,每个区县拿出3000万元,市级财政再拿出6000万元,形成一个2.4亿元的资金“总盘”,年底六个区县按照考核得分结果,再去分这2.4亿元,干得好的区县拿到的超过3000万元,翻倍也是有可能的,干得不好的区县拿回去的低于3000万元,用当地干部的话说“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亏了钱,还丢了脸,搁谁也不愿意”,因此大家都铆足了劲要干好。

  真刀真枪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直面真问题,敢于“揭丑”,并长期坚持。浙江省每个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针对主要矛盾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明确工作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为了防止“上热下冷”,浙江还注重用好督查、暗访、排名、“晾晒”等机制。例如温州市泰顺县从2003年开始推行“两最”(“最脏村”“最干净村”)评选,每个月从全县200多个村中评选出10个“最干净村”和10个“最脏村”,在当地媒体公布、“晾晒”;每半年评选出1个“最干净村”、1个“最脏村”,在全县大会上请县委书记、县长为“两最”村书记授牌,让干净村得到鼓励,“最脏村”则知耻而后勇。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蔬菜知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caizixun.com/news/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