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一晌,贵在争抢。夏粮抢收,天津拼了!盛夏的田野上,麦浪翻滚,一片金黄,轰鸣的机器声伴随着农民喜悦的笑容,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全市小麦机收大会战自6月11日启动以来,组织调度有效、装备保障有力、机具流动有序。截至6月23日,历时12天,全市小麦机收基本结束,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近5000台,夏收速度创历史之最,麦收工作圆满收官。
三夏会战以来,天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争分夺秒保夏收、千方百计争丰产,把麦田当成主题教育生动“课堂”和实践“基地”,为谱写新时代津沽大地乡村振兴绚丽篇章凝聚更加强大的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立足一个“早”字。为保障三夏生产,市农业农村委及早研判,提前部署机收准备和预案细化工作,抢抓小麦收获关键期、窗口期,立足于抢、着眼于快,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2023年天津市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预案》。各涉农区提前谋划,详细摸底,精准调配机具,及时帮助困难农户和农民群众落实作业机具,确保不丢一块、不漏一户、应收尽收。
二是体现一个“重”字。市领导对今年的三夏生产格外关注,敏尔书记深入武清现场检查三夏生产,张工市长进行了专门批示,谢元副市长亲自调度。市农业农村委领导高度重视、多次部署、高频调度、周密安排,先后召开4次三夏机械化生产专题会议和3次委主任办公会议,组成4个由委领导带队的督导服务组对10个涉农区实行全覆盖多轮次督导,委主要领导也多次赴三夏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现场解决存在问题。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上手,乡镇干部全员上阵。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为打赢小麦夏收这场硬仗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突出一个“抢”字。由于前期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导致天津市小麦成熟期相对集中,虽然作业量较大,但完成效率很高。尤其是种植大区虽然前期启动较晚,但后期提速很快,这得益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积极推进,也得益于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的大力配合。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夏收接近尾声时,针对部分区机收作业进度稍慢的状况,市农业农村委及时启动应急机制,调整督导重点,统筹调度全市作业机具驰援宝坻区、蓟州区重点乡镇,协助打赢区域麦收“攻坚战”,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抢收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不计得失,协同抢出了时间和空间,把“丰收在望”抢成“丰收在手”,使小麦抢收工作圆满结束。
四是狠抓一个“减”字。为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失,着力推动精细收获,秉承减损就是增产增效的理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方位服务三夏生产,千方百计降损失,全力以赴保夏收,组建专家指导服务团队,在搞好机具检修保养及调试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市级和各涉农区均组织开展了小麦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活动。通过比武,不仅使机收减损意识深入人心,同时也将机收损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减损就是增产,相当于小麦增产一个百分点,丰产的小麦实现了颗粒归仓,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五是确保一个“安”字。市级有关单位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通小麦机收保障热线电话,公布值班电话,做好应急值守。交通运输部门落实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及时处置个别通行受阻情况;公安交管部门配合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维护机收会战秩序,随时处理突发事件;气象部门及时向全市12300余名机主和驾驶员提供气象短信服务;石油、石化部门及时调进贮备柴油,共设立70个联合收割机加油绿色通道,中石油天津销售公司将原加油优惠3%提高到5%。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局部机具供需失衡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各涉农区农业农村部门在高速路口或交通要道设立15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指导帮助机手顺利转场、有序作业,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月”,积极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等活动。
六是展现一个“新”字。在保障小麦机收、玉米机播正常推进的同时,农业农村部门以三夏生产为舞台,在生产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具。高效智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在生产实际中得到有效应用,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普遍应用,有一半以上作业机具加装了北斗智能终端设备,新增高性能播种机200余台。与此同时,组织召开了多场线上线下的新技术现场会,演示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无人作业机具,推广玉米高产种植新技术新装备,不仅缩短了机收机播时长,同时也减少了动力消耗和污染排放,助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天津2023年“三夏”小麦机收会战圆满收官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夏粮抢收,天津拼了!盛夏的田野上,麦浪翻滚,一片金黄,轰鸣的机器声伴随着农民喜悦的笑容,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全市小麦机收大会战自6月11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蔬菜知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caizixun.com/news/1462.html